构建国内品牌文化建设最佳服务平台

成为中国品牌文化研究、咨询、培训行业的领军者

张小龙聊微信这十年:视频化是未来十年内容领域的主体【第389期品牌资讯】
来源: | 作者:shbecyanjiusuo1 | 发布时间: 2021-01-20 | 35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微信十周年之际,由于疫情,张小龙仍然没有出席线下的微信公开课,但不同于去年的录播,今年他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发表了演讲。


镜头前,他仍是那个不善言辞的腼腆程序员,在讲起自己天马行空的创意时才加快语速,显得自如一些。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他的谈话主要围绕视频号展开,花40分钟讲了做视频号的心路历程,又谈了谈直播,与其他微信将要推出的小功能。

演讲开始,他先总结了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了视频通话;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谈视频号:它会变成一个基础设施

早在2017年,张小龙就和公众号团队讨论过:写长文章的人不多,如何让这些用户也拥有发声渠道?他们提出一个点子:做个“非朋友圈”,用户可以在上面发短文、照片、视频等。他甚至与马化腾讨论过,也得到了其赞同。不过这个点子最终被放弃了,因为它的体系比公众号还要复杂。


到近几年,张小龙发现视频化表达越来越普及,已经变成普通人的习惯。他提到这样一组数据:最近5年,微信朋友圈每天发送的图片数量上升33倍,视频的数量上升10倍。


时代正往视频化的表达发展,“视频可能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主体。”他说。


2019年,微信组建了视频号小团队,最初定位于“视频化的微博”,这也是视频号最初就与其他短视频App界面不同的原因。他还特意强调:“公司做短视频的重点还是在微视。”引来台下一片笑声。创建视频号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早期视频号无法吸引优质创作者入驻,因此没有优质内容,整体播放量上不去,机器推荐的内容也很差——于是更加没有优质创作者愿意进来了,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视频号内部组建了三个算法团队,每个团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寻找“推荐”的最优解。但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他们一度险些放弃机器推荐这一功能。直到今年下半年,视频号内容逐渐丰富,“推荐”也变得可行了,视频号于是将其变成全屏瀑布流的形式,这样能提高用户喜爱内容的命中率。


目前,视频号顶部三个栏目分别是:关注,赞,推荐。他曾经预估过用户观看三者的比例,应该在1:2:10左右,随着视频内容增多,目前的数据也基本印证了他的判断。

他提到,视频号是一个载体,微信不会自己生产内容,也不会买内容,而只做内容的承载和传递。长视频也是基于此概念,张小龙认为,随着视频号中的优质内容的沉淀,长视频可以积累成视频号的知识库,人们将来能通过搜索和推荐将这些知识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