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内品牌文化建设最佳服务平台

成为中国品牌文化研究、咨询、培训行业的领军者

被疯狂刷屏的购物中心 如何走出品牌化道路【第352期品牌资讯】
来源: | 作者:shbecyanjiusuo1 | 发布时间: 2020-03-04 | 665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上海圈子联合上海8家顶流商场发起一场“无人值守爱心站”活动引发上海市民疯狂刷屏级关注!




不论是主题性的街区,还是文化传承的主题空间,商场都开始思考“我是谁”的问题。当然,战略性的差异化还需要落到项目具体执行,而那种品牌内涵的无感式设计,恰恰是最难的。


新消费不是一个定义,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消费始终围绕“消费者”展开,消费者的变化反推消费结构与场景的改变,在这之下催生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空间“新物种”。



我们为什么需要购物中心?


它是都市人休闲娱乐最常去的公共空间。但它同样需要变得更有差异性


购物中心,是城市化的重要产物,对城市进程扮演着意义非凡的角色,是城市人日常社交、休闲娱乐最常去的公共空间。


当世界上第一个购物中心建成时,它的初衷是为了提供都市人在繁忙生活中,有一块地方解决一站式消费的空间场景。在半个世纪的演变中,购物中心的社会功能属性变得多元,不再是以“购物”为中心,而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人与人之间始终需要面对面交流,互联网无法替代这种情感上的诉求。


但在国内,面对电商冲击,以及城市里商场供大于求的问题,行业不得不面临一个重大考验:避免同质化,打造出差异化。为了适应时代变化,购物中心必定需要改变,不仅是纵向商场与商场之间的差异,还有需要横向对比,考虑与电商在消费场景上的差异。


根据一年对商业地产行业的观察,从以下几点来提炼商场们的升级:以人为本的品牌化运作、整合营销、互联网借力、主力店升级。



商场的品牌化运作


商业地产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如何在已有调整项目里玩出花样是并非易事。“商场长得都差不多”则是首先需要打破的问题。


从品牌出发,从源头思考目标消费者、利用市场营销的分析方法寻求项目的差异化,成了地产集团们近年来心照不宣的试探,我们已不难发现不少集团慢慢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路。


大悦城一直把目标群体定在年轻人群体,因此它们重活动与运营,从重金引入IP,到打造主题街区,商场针对特定人群而设计出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与内容的主题区,再根据定位填充业态与内容,再通过持续性的运营和活动来实现街区的活力。





2000年就进入上海的新天地一直聚焦探索商业空间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其母公司中国新天地做了商业品牌理念的升级,提出“回归社交本真”的理念,打造一系列“社交目的地”,并有了全新品牌logo“新天地XINTIANDI”。作为最新落地实践之一,新天地广场被定位为“新女性潮流社交目的地”,试图跳脱物理空间,重新思考自己与城市的关系。


哥伦比亚公园则代表着另一种人群多元型的商业品牌,除了拥有网红特质,更让人对它产生联想的建筑的前世今生。引入的各类富有当代海派风情的餐饮业态、以及裸心社这样的共享办公空间,多让公园充分发挥历史与现代碰撞,成为多次元的主题空间。


不论是主题性的街区,还是文化传承的主题空间,商场都开始思考“我是谁”的问题。当然,战略性的差异化还需要落到项目具体执行,而那种品牌内涵的无感式设计,恰恰是最难的。



推广的组合拳打法


若你觉得商场还停留在传统运营思路,那真的低估了它们。


兴业太古汇在去年11月底的亮灯仪式和其周年庆一同揭幕,除了圣诞树装置之外,商场策划了一场名为“肆色圣诞”的主题活动。



这一合作并没有停留在装置上,商场设计了一款h5的游戏为装置融入互动环节,企图让装置“盘活”;同时,与major大调合作,推出了“奇境公寓”体验活动,同样用色彩来做主题延伸,与大众点评合作从线上引流做流量保证。更有趣的,商场还专门做了圣诞特别版别册。



这样一场拥有IP跨界、美陈装置、品牌植入、互动游戏、线上传播、衍生活动等层面,规则复杂,却体验不错的市场活动,其实是购物中心近两年来常见的整合营销推广方式之一。


也就是说,传统路演、普通装置的玩法在国内已被淘汰,几年间,注重运营的商场在整合营销、BD资源拓展、策划与执行等方面已渐渐驾轻就熟。

同样,互联网企业与商场的关系越发紧密,商场在合作中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从原本“活动场地方”的单一角色开始变得趋向多元。



互联网与购物中心相互配合


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那时起天猫便开始了线下购物中心合作。


O2O app 与商场联动最多,双方的消费场景十分互补。口碑与大众点评都已上线了综合商场板块,以商场为单位,推荐旗下的商户、活动、促销信息等。要知道,它们以前对待商场的功能只有帮助消费者对商户定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