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内品牌文化建设最佳服务平台

成为中国品牌文化研究、咨询、培训行业的领军者

圆桌讨论丨“上海智造”品牌的优势与挑战
来源: | 作者:shbecyanjiusuo1 | 发布时间: 2022-01-25 | 247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洪海:

上海是中国传统的工业发源地,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先进的技术进,最集聚的人才以及最优秀的品牌,如何在新时代焕发青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十四五”发展期间,上海确定了“3+6”发展战略。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面临着三大热点:一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二是数字化转型。三是双碳经济的到来。三大热点可能要改变社会,改变经济结构。



那么,上海制造业如何发力?我想,必须向高端引领。国家要求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新高地,这是上海的功能,因此上海发展必须要“高大上”。就目前而言,我们是大而不强,空心化严重。为什么这样说?虽然我们确实在做许多大型装备,但在大型的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核心短板,我们的核心零部、核心产业链空心化严重。也就是说,上海要打造更多的世界级的龙头企业,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品牌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以完善工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这就是目前所处于的环境和发展。衷心希望上海的中华老字号的品牌焕发青春,也衷心希望上海的新品牌不要昙花一现,也要永葆青春。所有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就要拥抱未来,实施我们的数字经济的到来,推动我们上海制造向上海创造的发展。


上美集团副总裁瑛:

上海是中国最具有经济实力的城市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非常适合美丽时尚行业生根发展。上海具有很多优势,例如产业集群。我们现在坐落于东方美谷,整个产业上下游集群非常便利企业发展。此外,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多行业上的支持,包括提供项目资金、国际化的企业交流平台等,这些都为上海制造的企业做了很好的背书。


上美集团的优势在于研发,我们每年会将3%的销售额用于研发。同时我们在2020年深耕了数据化转型,建立了数据化的中控平台,用数据赋能产品和消费端,帮助我们精准了解客户喜好。此外,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是我们另一个优势。



但是,我们也受了国际品牌和新锐品牌的夹攻,上海有很多驰名中外的国际品牌,也有许多方兴未艾的新锐品牌。怎样增加新消费群体与我们品牌的粘性是一个挑战。与此同时,我们的营销成本、流量成本比较高。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政策,将世界上最顶端的人才吸引到企业,满足我们对于创意、研发人才的需求。


在品牌发展方面,上美作为国内一家多品类的化妆品集团公司,力求深度和广度并行。从深度上来说,我们先做实。目前,上美拥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品牌,如科技护肤的韩束、针对年轻的消费者群体的“一叶子”、中国母婴第一品牌的“红色小象”。我们还深耕高端母婴品牌以及高端洗护用品。只有广度和深度并行,集团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化,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自己的企业远景,成为一家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级快消公司。



盘点科技董事长伍俊峰:

我们总说一个菜富一座城,就像提到德国能想到汉堡,提到法国能想到红酒。提到上海,我们能想到什么?我们很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中餐标准化。很可惜几万亿的市场没有一个国家标准,这就是我们行业不足的地方,应该在这方面着手来做这件事。


除此之外,尽管上海的高校很多,但食品专业的人才并不多。在食品领域颇有建树的江南大学,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桃李天下,可是只有几十个学生选择从事餐饮标准化。我想,食品是人类的能源,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有必要把每一餐都吃得很好,吃出我们的智慧。


关于品牌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我认为标准化其实是在于一个信息化的支持,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这种简单,就是把它用数字化表达。我们企业建造的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工厂,就是人在看,机器在干,顺向可以查询,逆向可以追溯,这就是数字化的魅力所在。



标准化到底是什么意思?中餐没有标准化,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做成标准化?比如说什么叫汤,什么叫羹,汤的咸度是多少?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要把它做成标准化。个性化是什么意思?我们原先说互联网时代,其实是工厂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工业互联网其实不是,它是正好倒过来的,我们客户需求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以顾客为导向,我们进行个性化定制,个性化生产。我们原先生产的都是客户所不想要的,是你生产出来硬塞给他的。今天不一样了,工业互联网,在于听到顾客声音,立即整改,迅速反应。直播为啥这么火?就是以客户为导向,我们今天想要什么,就定制什么。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个性化和标准化的区别。


我们在定制餐饮的时候,根据每一家互联网企业,在产品品质和价格都有所区分。比如说卖到快捷连锁酒店的To B产品,不太注重那么精美的包装。但To C就会注重这些。这些全是个性化的需求,有了这样的个性,才会有供应链的支持。今天固化的管理已经无效,因为它是按照逻辑来固化的,我们现在的管理就叫动态管理模式,每时每刻都是动态的,无时不刻的都在变化。所以我想讲的是个性化和标准化是不矛盾的,是一致的。我的心愿是让厨师解放,让老板绽放,让中餐标准化,让中餐全球化。



锐奇控股董事贤波:

作为专业的电动工具制造商,锐奇控股过去二十年一直致力于成为进口第一品牌。我们企业面临的挑战是缺少人才,尽管已经集聚了国内很多电动工具领域优秀的人才,但目前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度发展,我们遭遇了人才的瓶颈。如何在人才方面取得突破?我想这不仅是一个传统或者先进的制造业过去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和将来依旧会持续面临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有效提升上海品牌的力度。